「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」

自2008年金融海潚後,人們不斷反思一直追求的自由經濟到底是那裡出了問題? 就連看似毫無關連的學生、平民,也對金融關心起來。 雖然,各種批評金融制度的書藉紛紛出版,告訴我們這次災難發生的原因,但鮮有專家能告訴我們解決的方法及方向。 眼見窮人更加活在水深火熱當中,政局也越來越不安定,難道人類的歷史永遠也是重複著? 窮人活得連半餐温飽也沒有,反正也是一死,倒不如起來推翻掌權者,最後淪為政客的使用工具。 「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」的作者,正正就是要告訴我們答案,人類是時候要一改以前的生活方式,從新出發了。  重點節錄如下: 經濟學不是艱深科學,甚至不是科學。 近年經濟學家說要靠中國多消費來解決經濟問題,這是把問題當成了答案。 人類過度消耗的資源,是地球要花百萬年才能形成的,但也快被用完了。 以往用鼓勵消費的方式來解決經濟問題,已經行不通了,應回到亞當,史密斯的啟蒙時代。 要使全球化企業的規模縮小到可以讓政府治理,控管約束他們的無節制行為,並確保照顧社會的需求。 每個人有權對影響我們的決策表達意見,但並非所有人都是有能力治理國家的總統或總理,民主制度容易導致「多數暴力」。 要全球治理!要使全球化企業的規模縮小到可以讓政府治理,以約束他們的無節制行為! 自然界的所有東西譬如土地與世界資源,都屬於全體人類,為確保益處均分,應要大幅課稅。 一切不道德、不應得、投機的利益,如地產,都是不勞而獲的,因此也要大幅課稅,推動能力導向的「功績社會」(Meritocratic society)。 慈善團體的角色,應是要幫助地方人民建立合作社(社企),把利益回饋社區。 結論: 我們必須更加懷疑政治人物和經濟學家告訴人民的話。我們也必須自問,生命的意義與目的到底是什麼,生命絕對不是只為了消費、財富、經濟成長,還有很多其他的探求可以讓我們獲得滿足與成就感,包括社會、文化、智識與精神層面的探求,這些探求不會耗竭地球的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