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流行⌈共享經濟⌋一詞, 咋聽之下好像與共產主義無異, 難道又是一種變種病毒? Collaborative中譯⌈協作⌋, 即兩個(以上)人 為著同一目的所做的事(牛津字典)。所以 Collaborative Economy實為兩個(以上)人為著共同目的所產生的經濟效益, 與共產主義一點關係也沒有。 Collaborative Economy 也稱作 Sharing Economy , 實際上是由P2B及B2P引申出P2P的方式分享資訊, 從而使資源再用, 提高其使用率, 甚至把一些閒置的資源發掘出來, 到達有需要的人手上。這不單是出於同情, 或悲天憫人的憐憫, […]
Tag Archives: 科技速報
Windows 10 升級體驗
雖然還未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, 但總是希望新版能把舊版的問題解決。 1. 首先是小弟最關心的輸入法, 要改用另一套輸入法,真是令人痛不欲生! 看到舊的輸入法回來了,已經放下一萬個心了。中英文、手寫的切換也算正常。 2. 其次是大家也非常關心的”開始鍵”回來了, 但改為menu和動態磚的混合體, 想想也是, 沒有了動態磚, Windows便有升級的必要了。 3. 在Win8裏右方的menu, 變為快速設定的按鈕, 和windows的信息, 尚且合理。 注意在按鈕的左上角, 新加了”tablet mode”的功能, […]
電感式觸控筆
在還未有觸控手機面世前, 人類寫作的工具只有一種, 便是筆。無論是毛筆、鉛筆、鋼筆、原子茟, 都叫做筆。寫作的叫作者, 通常自稱”筆者”。 時代變遷, 現在書寫的不是用電腦, 便是用手電, 而且用的不是多年前, 電子手帳(PDA)流行時的觸控筆, 是手指! 那麼寫作的應叫”指者”, 還是”觸人”? 長時間書寫, 不禁手指隱隱作痛, 還是有個工具較為方便。市面上自然而然出現了一種電子筆, 初期的筆尖還是1cm闊的大頭, 現在己出到2.4mm細。當然, 要用電池, 把筆尖的”訊號”放大, […]
網版Whatsapp
自從Whatsapp的出現, 與朋友的chatting, 便由電腦轉移到手電上。無他, 只因人不一定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, 但一定時刻拿着手電, 做到真正的隨時隨地交流。最後, 甚至連IM皇者MSN, 也要關門大吉! 正當大家以為大勢已去, 所有文職人員正在納悶, 少了機會在上班時間與朋友惝惝聊天的時候, Line, WeChat 等著名IM的PC或網上版, 自然成為眾人的恩物。現在連Whatsapp也忍不住手, 要加入網上聊天的行列。 博主明白, 每個商業決定, 其背後必定離不開「利益」二字。 Whatsapp […]
資訊科技的未來
如果說Web1.0是一對一, Web2.0是一對多, 那麼Web3.0便是多對多了。到底什麼是多對多呢? Facebook, twitter, 可謂是Web2.0的先驅者。同一個網站, 不同的用戶, 看到的內容也不同。 而且, 只要透過一次授權, 用戶不須重複輸入密碼和資料, 便能 一鍵登入其它網站, 這便是一對多了。可是這類社交網站, 畢竟還是會存在不少私隱問題。雖然, 能夠放上網的資料、相片, 本來便打算是要公開的, 但正所謂親疏有別, 有些資料只想跟比較熟悉的親人朋友分享, 也不希望他們再分享出去。 […]
Cloud–Dropbox, Box, Skydrive
雲端儲存(Cloud)已經出來一段時間了, 相信大家對它一點也不陌生。它除了能讓設備的容量無限擴增外, 更可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同事同步更改、分享檔案。等等, 那跟以前裝在serve上的網盤有什麼分別? 由於它的分享性強, 假如檔案曾經有人上傳, 系統便能偵測出來, 不用再重傳便能馬上分享了。這不但能增加效率, 也減少了重複使用的空間, 習慣地還要說一句…….很環保! 以下便是為大家介紹一些市面上最常用的十多款: Cloud Drive Max Free size (GB) Security Dropbox 5 […]
直擊 Windows 8.1
上星期,M$發放新的Win8.1 upgrade, 相信大家從很多網上新聞,報章,雜誌,已得知其新的功能,但小弟是一個新的功能也沒有用,便downgrade回Win8了, 而且還不能restore,最後要重新install! 令筆者放棄的最主要原因是”輸入法”,如果你是用手寫板來輸入中文, 又或者你根本不需要用中文的話,你可以不用看下去了。 由於筆者用的是最傳統的倉頡/速成,所以影响最大。因為Win8的中文(包括注音)出字或聯想字的排序,跟大家源用了十多年的不太一樣,很多用戶在Win 8.1 preview時,反映打字速度打了個5折。不知是否這個原因,Win8.1直接把聯想字拿掉,而且新的輸入法是”邊打邊出字”,有時未打完還會看到有簡體字出來, 繁簡字混在一起,要多花心思去分辨啊! 看來又是外判到大陸做的結果。手寫輸入更是極品, 明明寫對了的字, 它會很”聰明地”根據你後面寫的字, 回去改為錯的字用著用著。上去M$的社群說了兩句, 最後連手寫功能也消失掉, 真的是拿它沒辦法了。 也許, 即使以後把聯想字呼喚回來, 打”國”字, 一定不會出”民黨”, […]
逃出 Yahoo! Blog
從前,寫Blog成為很多人舒發情緒的玩意,同時也造就了很多寫網絡小說的人才。在香港,最多人用來寫Blog的平台,相信是Yahoo! Blog也不為過,但最近也要宣佈年底要停止提供服務了。也許有一天,youtube也可能要取消服務,用戶要忙著找地方轉移儲存了很久的電影檔了。 雖然Yahoo也建議用戶搬到自家的「Xuite隨意窩」,或新收購的Tumblr。但相信各博客剛受到心靈的傷害,不知會否不久yahoo又要把這些網站關掉,到時又要大費周章找新的地方了,所以還是選擇了它的對手,歷史也非常由悠久的Google blogspot。 1)要到http://download.blog.yahoo.com/index按「備份下載」,此時,網誌便會變成唯讀,也就是說不能再新增網誌了。看完「注意事項」後,便可以按「匯出資料」,然後便是等電郵通知了。 2)當收到電郵,便可按連結的網址到「備份下載」頁,下載Zip的壓縮檔,解壓後便會看到一個MT檔.雖然也有XML檔,但Yahoo!Blog的XML格式,跟Blogspot的完全不一樣,所以還是要到以下連結,下載Blogtrans轉換程式: http://sourceforge.net/projects/blogtrans/files/ 3)解壓縮後直接執行Blogtrans.exe,在「匯入」那裏選「MT檔案」,打開Yahoo!Blog下載的MT檔,此時便會看到所有舊的網誌了,再在「匯出」選「Blogger Atom XML」,儲存為新的XML檔。 4)為了方便快捷,圖檔是要分開存放的。在眾多的雲端硬碟裏,只有Google Drive合用。首先是要產生images文件夾,並設定為公開,把所有圖片上載,注意不要更改任何檔名。在images文件檔右上角,下拉details,記下文件夾的網址,如: https://googledrive.com/host/4dww9w9djaijwefe2/ 5)以最簡單的文件工具程式,打開3)轉換出來的XML檔,尋找"../images/",全部取代為"https://googledrive.com/host/4dww9w9djaijwefe2/",再儲存為新的XML檔。 6)由Blogspot裡的setting>>others>>import,滙入以上的XML檔並發放。 這樣便成功搬到新的家了!!! Join the Forum […]
去「微軟」化
曾紀何時,每當微軟有新的軟件出來,便急不及待更新試用,但自從IE 6.0,己經放棄使用微軟的瀏覽器了.Office也是用2007版,已經沒有再更新.現在眼看Win7用得好好的,也不急著要換.近年Tablet的勢頭利害,但還是因為Microsoft office兼容的問題,還是逃離不出微軟的魔掌.最近電腦壞掉,才有意順便換部Tablet來玩玩,怎知原來是「一塲遊戲,一塲『惡』夢」,玩了一整天才算是適應,難怪惡評如潮了. 很多人已經批評過那消失的「開始」鍵,這裡便不再重複了,但筆者還是有點驚嚇、不安的情緒.還好,一早便知道它隱藏在右邊,輕輕在邊上由右至左一掃,神聖的視窗符號重現世上,一按下便進入藍色畫面,排列著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大小方塊,什麼mail,calendar,photos的.玩了一陣子也摸不著頭顱來,有幾個小方塊在那裡一閃一閃的,就像可惡的小精靈嘲笑著我,連控制台也沒有,到底是那個白痴設計出來的?終於在setting裡看到一行change pc setting,心想只要取回滑鼠和鍵盤兩件神器,一切便好辦了. 把我的藍芽滑鼠、鍵盤裝上後,也找到「桌面」,Taskbar也回來了,總算重奪回控制權.連上WIFI、CD-ROM後開始安裝office,firefox,chrome等應用程式.但有個小問題,直覺上覺得應該箭咀指在邊上,視窗符號便會跑出來才對,終於在按裝應用程式的時候,在搜尋器上打"where is Win8 start menu”,才知道要把鼠標指著右上(或下)角,視窗符號才會跑出來,真是有驚無喜! 把玩了半天,總算可以駕馭。只不過結論是,微軟想把Tablet和PC整合在一起,但這等於是要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整合在一起,談何容易?然而,在使用上還是有點秘訣,只要了解微軟在想什麼?用起來便容易多了。 首先是要做好心理建設,懂得"精神分裂",也就是說要清楚了解你是在用Tablet還是PC,是在用Apps還是program;兩者最大的分別,便是Apps的右上角是沒有X的,Program是有X的。在使用Tablet mode的時候,本來便假切用戶同一時間,只用一個App,所以只是在App與之間互相切換,不要去想PC的東西,基本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。有時,有些程式在兩種平上各有不同版本,例如Skype便有App版和PC版之分,基本上App版的功能比較簡單,如果能滿足用戶的要求,用App版便可以了,至少會比較快和省電吧! 其次,便是進入PC mode(按desktop動態磚)後,「開始」鍵只是變成了Modem UI(藍底+動態磚)。當你安裝新的程式時,應用程式的Icon還是會加在Modem UI上的,只是以前只須用滑鼠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移動,便能執行指定的程式了,現在變成要大幅度的移動滑鼠,在desktop和Modem UI之間切換來切換去。還好,用滑鼠上的滾輪便能快速地在頁間移動。也許,是時候讓我們忘掉「開始」鍵,把常用的應用程式的short-cut通通放到桌面上了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