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網站點滴 – 回應 ”沒有數碼足跡的男朋友“

lofan888 這篇有太多的觀點有所共鳴。然後我想接著討論一些觀點和延伸話題:

知道有相當數量的人因為不符合社交網站的規定(如被發現用假ID、登了篇不符合要求的文章或圖,被人惡意投訴等等)而被取消帳號,痛苦地發現多年的文章、圖片、甚至社交關係一日之間消失無踪。帳號有的是私用的,有的是工作用的。

有人甚至為了回去Facebook帳號,改了自己的法律名字來符合Facebook網站的名字,結果也回不去Facebook(不知新聞報導後結果如何,但這種行為真是可悲 – 註1)。

最近還有報導說,人死後,如沒有指定親人接管,所有內容將屬網站所有,親人用其死亡證也無法領取。請問你看過有多少網站有這樣的選項?

也許我們可以反思一下,社交網站的特徵:剛開始是免費讓人上載文章、圖片、視頻等資料讓人方便分享,並讓帳號之間建立聯繫,點贊表示欣賞,最後是即時通知帳號相互的更新訊息。

不要輕視這小小幾點的力量,我讀過專門做社交網站的設計書,所有這些小設計就是針對要讓人回頭查帳號的,上的多了,你就上癮成習慣了。一旦你上癮了,你就不輕易到其它網站去了。這就可以理解譬如Google+搞不過Facebook:因為Google+出晚了。另一方面,Google、Facebook,推特先是被大陸和諧封鎖了,然後中國人上慣百度、人人網、微博後就不輕易轉到國外的類似網站了,除非有人覺得文字自由比關係網和歷史來得更重要,千方百計翻牆上,普通人還做不到。

社交網站還有個特徵是上載極度容易,下載存檔極度困難或隱藏在某個小角落,也從不提醒人要下載存檔,所以很少有人會想起下載這事。在網站偶然當機時人們才暴跳如雷。結果現在社交網站當機也成大新聞了。

被黑客偷數據偷ID偷裸照時有聞之,被研究人員或網站追踪成為大數據的一分子是另一方面。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免費午餐。美國上世紀有位TV大亨提到電視觀眾時說:如果你沒有付費,你就是那個產品。(If You’re Not Paying for It; You’re the Product.)這個現在社交網站看來也是如此。你上載的內容基本上永遠屬於網站所有,你成了網站招攬廣告的數量之一,招攬到符合你的廣告會投你所好,從而得到最大的利益。你結果花錢了。現在是大數據針對所有帳號的行為,絞盡腦汁引誘所有帳號花更多的錢。Google的Ad廣告常常和我最近Google搜查的字眼有關。Facebook的更新你有時都不知是否廣告,一不小心就被吸引去買東西了。

每個人都可以很方便發布消息的結果是新聞傳播很快,但是噪音也很多,不容易過濾出真實的新聞和真正的專家意見來、新聞媒體的力量被削弱、而假新聞則抓人眼球橫行網絡。然後這習慣再惡性循環回新聞媒體,如Rolling Stone竟然寫了篇沒有核對的假強姦報告發行全美國然後被人告;美國幾大新聞台(CNN,NBC,NYT)在大選前到現在都出了不少針對Trump的假新聞,信用盡失,來到信新聞不如無新聞的時代了。然而這可能又和前述的免費有關:新聞免費傳播了,質量必然下降。

小時候看到索取知識的排列是:人看報紙,是想即時看到時事。想深入探討,你會看雜誌、專題採訪、或學術月刊。再想進一步獲得內幕消息或學科知識,你會看書,甚至親自做實驗研究。現在想想,這道理依然不過時。新聞網站大概是排在報紙之下(你在網上能找回上個星期發生的新聞嗎?如果沒有鏈接可能真不行),我覺得社交網站更是不靠譜,可能就相等於以前那種燈紅酒綠的交際場所:在那裡每個人都掩蓋自己的缺陷,展現自己的優點,高談闊論、吹牛顯示。這也是一張面具。

問題是,從前你去一次交際場所只有在場的人認識你的那張面具。現在不僅無法脫下面具,而且全世界都可以知道,並伴你一生。有人考入哈佛後因社交網站上的言論被哈佛在入學前開除,也有人面試工作時被查到十年來所做過的傻事沒錄用。一個人還有機會從頭開始嗎?大家對號入座自願進入這個Matrix世界後,再回首,已無法逃離。以前聽說過東德、蘇聯、大陸等讓人噁心的檔案制度,現在西方自由世界的Facebook也做到了,人們爭相獻上自己此生至今蛛絲馬跡的資訊,還帶精彩圖片錄像等高科技資料。這真是個老大哥夢寐以求的時代。

(註:Matrix電影系列在各地分別被起名為:黑客帝國、廿二世紀殺人網絡、或駭客任務)

© 本文版权归作者 mik7k 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
  1. http://time.com/3955056/facebook-social-media-jemma-rogers-uk/
  2. https://www.wired.com/2015/06/facebook-real-name-policy-problems/
Posted in i.family, i.social, i.tech.